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87|回复: 0

一眼沦陷!一湖碧水,一下醉了

[复制链接]

25

主题

0

回帖

77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77
发表于 2023-8-22 21:4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金秋十月,美丽多姿七彩合肥,欢度国庆今天,本报推出国庆“七彩”系列第四篇“绿色合肥”将镜头对准节日里最亮的那抹“大湖绿”。绿色,是八百里巢湖的山水之色绿色,是十大湿地串珠成链的成色绿色,是合肥“城湖共生”的生态底色早晨太阳初升,云雾之间,巢湖之滨的云水湾如同仙境一般。“十一”,漫步环巢湖旅游大道,一派大好风光尽收眼底。潋滟碧波、远黛秀娥、草木葳蕤、水鸟翔集、游人如织……看远山秋水,听浪潮拍岸,寻绿,便从此开始。月亮湾湿地。十一假期,市民来到滨湖湿地公园游玩。十八联圩湿地,水草丰茂,满目青翠,风景如诗如画,美不胜收。今年7月底,随着十八联圩湿地三期工程完成,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,人们将它形容为一串“翡翠项链”,它不仅串连起天然的生态屏障,也勾勒出城市的幸福景象。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美景。在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区,一座座“生态渗滤岛”如大珠小珠,错落散于玉盘之上。“生态渗滤岛”种植了池杉、乌桕、垂柳等乔灌木,这些植物生长时吸收水底泥中的氮磷元素,净化水源的同时,亦成为鸟类栖息地。一辆高铁驶过,和树上栖息的白鹭相得益彰。候鸟是衡量绿色生态的“晴雨表”和“风向标”。在柘皋河湿地,近百只珍稀的白羽鹭鸟在水中嬉戏、觅食,它们时而从水中扑起,时而翱翔蓝天,百鸟腾翔,蔚为壮观。环巢湖湿地栖息的白鹭 。在这片“水鸟世界”里,草木都仿佛“活”了起来,潺潺流水在与鸟儿的碰擦中激起晶莹的水花,林木在微风中婆娑,荡漾起“绿色”的涟漪。听,鸟儿扑翅轻鸣,万籁寂静且美好。“三面青山一面湖”,巢湖的青山温润在千年波光之中,在日月星辰的滋养下愈发壮美。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。但这里的青山,曾一度“满目疮痍”。巢湖流域原本矿山众多,十多年前,采矿虽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,但对山体生态却产生了极大的破坏。一时间,乱石散落、水土流失、草木凋敝。月亮湾湿地。人们心疼它的“伤疤”,于是启动“造绿”。百家采矿企纷纷关门,削坡、挂网喷播绿化……一项项修复技术“望闻问切”,“改善环境、保护资源、修复生态、再造景观”,系统构建矿山生态修复新格局。修复前的废弃宕口。(资料图)大地复绿,青山恢复了以往的模样。登高望远,绿意连绵,山河澎湃,风光无限。修复后,昔日废弃宕口“蝶变”成尖山湖逸趣园花海。(资料图)“曾经的水,太绿,绿得失了本真。”以往一到夏天,住在巢湖边上的居民不敢开窗,一开窗,满屋都是蓝藻的异味。湖面上一层层“绿漆”看的令人生畏。蓝藻治理是世界性难题,但难题最怕“认真”二字。2011年,当合肥“拥湖入怀”,蓝藻难题就从“不可攻克”变成了“事在人为”。从实施“人海战术”——每天出动百余只船、千余人打捞蓝藻,到如今综合运用科技、生态、工程等措施防治蓝藻,11年蓝藻治理之路,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。今年52岁的许业贵在巢湖边长大,一直靠水吃水,打鱼为生。巢湖“十年禁渔”后,他便洗脚上岸,在同伴的带动下,加入了巢湖蓝藻打捞队。从打鱼到打捞蓝藻,几字之变,却让许业贵见证了巢湖治理的历史性跨越。巢湖岸边生态美。蓝藻治理不会一蹴而就,但在“一抓到底”的决心下,如今的巢湖,几乎闻不到异味。“十一”黄金周,五湖四海的游客云集,他们临水而望,湖中隐约绰现的姥山岛,身披绿氅,坐卧一方,仿若“蓬莱仙山”,待客来寻。秋水浮槎客,漂如一叶轻。姥山岛秋日风光。寻绿、寻绿何须寻绿,日月盈仄,庐州遍绿。文字 | 全媒体记者 潘子璇图片统筹 | 全媒体记者 赵瑞瑞摄影 | 通讯员 钱茂松 赵鹏程 陈振 杜兆军 许道童 全媒体记者 赵瑞瑞 李予 张正朋 郭如琦 宋炎骏编发 | 全媒体编辑 韩洁出品 | “政在进行”融媒体工作室、 “湖畔点经”融媒体工作室、“看合肥”融媒体工作室 、“姗姗不迟到”融媒体工作室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